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

90後夫婦的200㎡:不要廚房、不要沙發,一進門給我看愣了

Annie 12/10/2021

 

如今90後、95後逐漸成為買房裝修的主力大軍,這個年輕的居住群體愛生活、懂生活,有自己獨特的居住觀念。對于他們來說,「家的模樣」有非常多元的答案。

本案的業主便擁有「非常規」的生活方式:家裡不需要廚房,不需要沙發,甚至不需要溫馨。面對這樣特別的需求,好好住認證設計師@香港之一建築設計 擯棄了傳統設計手法,以全新的方式來重塑空間,在彰顯業主個性的同時,也展示了現代居住空間的另一種可能性。

業主為何提出如此「非常規」的需求?設計師為其量身打造了怎樣「非常規」的家?一起來看看吧!


《 回 遊 》
戶型   1室
面積   200㎡
花費   80萬
位置   廣東 廣州
業 主 需 求
我們的業主是一對90後海歸夫婦,回國接手家族的房地產產業。他們平時工作狀態特別忙,甚至在聽我們彙報方案的時候,都是電話不斷進的狀態。最初,他們對家的整體需求就非常簡單, 比起明確說自己想要什麼,更多的是說不想要什麼。
不需要多餘的房間,這個房子只有他們兩個人住,不接待親朋好友,甚至父母;不需要以沙發為中心的客廳,在家大部分時間都是工作或看書;不需要廚房,從來不做飯,是外賣軟體的金牌會員。
這個案子仿佛是一個開放性的試題,讓我開始去思考: 家對于每個人來說到底是什麼?
自從工作室成立之後,我幾乎每天都是365幾乎無休的狀態,家變成一個短暫休憩的驛站,只要一張床和一個衛生間就夠了,半夜回來睡一晚,第二天就要離開。回到家之後最自由的狀態就是把手機關掉,才不再有做不完的事,回不完的信息。
于是我試圖去理解業主的生活方式,理解他們心中對于家的期待。為什麼不接待親朋?為什麼選擇丁克?我覺得他們是在做一種對抗: 在家這個場所裡,跟外界的一切去做對抗,對抗它們帶給自己的生活壓力和焦慮感。所以我們想給業主打造能夠自由放鬆的空間,一個灰色調、沉靜、與世隔絕的家。
這個專案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,就像一個設計屆老前輩說的那樣: 只能更懂得生活,才能做更好的設計。對于很多年輕設計師來說,現在可能有了很多設計,卻沒有了生活。 如何更好地去理解不同的生活,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。
戶 型 圖
改造前的戶型圖
原始的房子是間隔了比較多的房間方便放租,整體格局、動線都需要重新改動,200㎡只用來供兩個來居住生活的空間,這是本次設計的難點。

改造後的戶型圖

我們採用"流動空間"的設計理念,用 4條洄游動線將各功能分區進行串聯,形成不走回頭路的動線。針對兩位屋主對于空間開合的接受程度較高,各功能區可考慮不同程度的開放,使屋主可以實現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多方面可能性。

動線1:休閒區域圍繞書桌的洄游動線,滿足屋主工作、閱讀、看電影的日常活動;

動線2:臥室區域可暢通無阻地直通休閒區、陽臺、主衛、衣帽間;

動線3:主衛設置兩個內嵌式懸吊門,讓屋主可以在主臥—衛生間—衣帽間3個空間自由切換;
動線4:收藏區--瑜伽區—衣帽間--休閒區4個空間相互連通,使屋主的生活動線更加符合他們的習慣。 
玄 關
進門的玄關處,採用下沉式的玄關,除了隔絕灰塵外,上臺階有回家的儀式感。進門處的玄關,我們保留了以前建築保留下來的原始質感的鋼筋混凝土,自然地質感,有著非機械的、自然的質感。
尤其在進門玄關處的頂面,我們並沒有做過多的裝飾,而是保留了原本建築的鋼筋混凝土,那種非機械的、自然的質感。水泥灰色調,可以給人一絲壓抑感;適當的壓抑感會讓人產生那種與世隔絕的沉靜。
進門左手邊,設計了一面通透的玻璃,希望空間與空間之間,能有滲透性。
我們沒有採用掛畫或者藝術品,作為入戶玄關對景,而是用光。通過建築的體塊穿插手法,打造了一個燈帶,每天晚上回家燈帶從暗到亮,是一種動態變化的過程。
客 廳
基于兩位業主「不常規」的生活空間需求,我們希望能為屋主打造一種:可以打破傳統私宅空間的私密感、封閉感。在空間設計中,避免靜止的進行體量組合,而是追求連續的運動空間,創造一種流動的、貫通的、隔而不離的整體空間效果。
我們希望空間與空間之間得以敞開,讓傳統私宅的封閉感得以消解,讓不同空間之間界定模糊,過度自然。這些空間都是流動的或是處于過程中。我們不把空間作為一種消極靜止的存在,而是把它他看做一種流動的力量。
休閒區域圍繞書桌的洄游動線,滿足屋主工作、閱讀、看電影的日常活動。希望通過200㎡的空間打造一個從城市喧囂過渡到安靜勿擾的心靈之所。一個完全屬于他們兩個的空間,可以掌控自己生活、建立秩序,就像內部世界的展覽空間,來對抗外界壓力的精神居所。
我們通過借用窗洞、軟隔斷、推門等元素,將封閉的牆體變成可以隨意開合甚至可隱藏消失的一種元素,讓不同功能空間之間形成可互相連接、可相互滲透,由封閉的獨立空間變成可相互連通的整體。
全屋灰色調,但是我們用袖木色與白色作為空間的跳躍色。希望在「壓抑」的空間色調下,有能活躍的地方。 
臥 室
我們希望空間與空間之間得以敞開,讓傳統私宅的封閉感得以消解,讓不同空間之間界定模糊,過度自然。這些空間都是流動的或是處于過程中。我們不把空間作為一種消極靜止的存在,而是把它他看做一種流動的力量。
躲避城市的喧囂、複雜的人際關係、白天工作的壓力,享受家的安靜,甚至是一種只有兩個人孤獨感。家不僅是港灣,更是逃離社會,放縱自己,敞開自己,包容自己的地方。
衣 帽 間
我們原本想打造更多的流通的、非封閉、開放的空間,但是女屋主的衣服比較多,這個設計理念與屋主的「衣帽間」有些衝突。而且需要全開放式的衣帽間來展示,按照廣東的氣候特點,衣服長期暴露在非密封的空間中容易潮濕和沾染灰塵,影響衣服的質量。
我們在全屋裝了溫室平衡的中央空調與新風系統,避免戶外更多灰塵進入室內的同時,還能保證室內的溫濕可控。
對于現在的私宅的構建,更多的是創造具有強烈個人意志的空間理念,使私宅回歸自由意志和精神共鳴,可以引導居住者一步步探尋生活的蹤跡。
收 藏 展 示 區
以較為通透和盡可能大的敞開面進行空間與空間之間的探索與對話。裡與外,直線與曲線、光與影、遊走與停留,在同一時間呈現。
希望空間與空間之間,沒有明顯的分割界限。旨在創造一種具有極少牆壁和門的開放感,同時允許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分離和隱私。
光不僅平衡了黑暗之間的關係,而且指引了內心嚮往的一個方向,更好地去追求未自我價值的實現。
衛 生 間
利用吊趟門與穀倉門,使主臥-衛生間-衣帽間形成三個區域的洄游動線,又保證了私密性。
餐 廳
用戶評論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底部

熱門推荐

最新發佈